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换一张 注册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中国乡村网 > 农技推广 > 专利技术 > 专利推广 > 安徽农业大学:构筑安徽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 返回首页

安徽农业大学:构筑安徽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

时间:2014-05-13 13:08来源:未知 作者:cuimy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抢抓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好安徽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构筑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培育大成果、提供大服务”为目标,立足“三农”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服务新农村能力,构筑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为美好安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乡村网

  把眼光瞄准“三农”需求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学校深刻认识到教书育人是学校的第一要务,科学研究是学校的第一能力。作为地方性农业院校要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就必须把眼光瞄准“三农”需求。 中国乡村网

  长期以来,学校围绕国家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三农”需要,按照“顶天”“立地”的基本原则,更加注重“接地气”,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把科技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上,以项目为纽带、以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为目的,打造开放共享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不断推进科学研究与农业产业的有效对接,不断推动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农业园区的有效对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学校坚持“三个密切对接”,即“学校与政府对接,学科与产业对接,专家与企业对接”,积极推进与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深度融合。先后与亳州、宿州、潘集、庐江等26个市(县)政府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与620多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0多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60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深入的合作不仅使学校及时掌握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效促进了科技与产业的对接,同时,也使广大师生员工深深认识到农村一线是展现才华的‘大平台’,是技术集成、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激发了他们服务“三农”、献身“三农”热情。 乡村网

  把团队汇聚在产业上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大力推进学科、团队与农业产业的对接,把人才汇聚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学校针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学校实际,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优势学科为引领,坚持非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带动和凝聚作用,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初步构建了以农林与生命学科为核心的九大学科群。学校以科技平台建设为依托和载体,现已建成国家、省部、学校三级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校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了《安徽农业大学特聘(讲席)教授招聘办法》和《安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两级积极性,切实落实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的各项措施,汇聚优秀人才。率先在全省高校建设了11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争取国家新世纪人才计划2项、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计划2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6个,2011年度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在茶业、小麦、玉米、奶业、家禽养殖、水产、蔬菜、蜂业等聚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产业为载体的一批创新团队,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乡村网

  学校积极推进“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奖惩并举”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出台了《安徽农业大学教职工考核暂行办法》和《安徽农业大学教职工奖励暂行办法》,建立了“以指标引导人、以标准激励人”的科研考核指标,形成以产出为导向的目标考核体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提供基础,为学校科研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仅去年一年,学校获批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8项、省级项目83项,到账科研经费1.36亿元。首次获得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获得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1项、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6项。申请专利185件,授权专利94件。发表SCI、EI论文180余篇,论文层次和影响因子明显提升。 http://xcwt.org/

  把成果转化在生产上 乡村网

  学校始终坚持为安徽区域发展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服务,围绕产业组团队,瞄准需求立项目,共同突破主导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促进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有机结合并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学校围绕粮食丰产、小麦高产攻关、水稻提升、玉米振兴等工程、沿淮避灾减灾产业集成与示范以及巢湖面源污染治理等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的技术攻关,共承担和参与了230余项相关项目,与180多家企业共同承担纵向、横向项目430余项,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研发中心30多个,为我省的粮食安全、适应性农业以及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学校以特色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的培育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学校结合“茶产业241振兴工程”、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东桑西移”计划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大对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并以县域为单位,结合每个县市区的产业状况,深入开展县域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和示范,累计培育了茶叶、毛竹、中药材、油茶、竹木加工、果蔬、食用菌、特种水产等40多个县域农业特色产业,使得这些特色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深加工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乡村网

  学校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清洁能源、农村信息化、防灾减灾等问题,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创新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先后完成了13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的规划、60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规划、20多个县市区的国土整治与利用的规划工作,配合省科技厅、省农委和相关县市区,在合肥、六安、宁国等地共建了30多个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示范点以及大中型沼气利用示范点。

http://xcwt.org/


------分隔线----------------------------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京ICP备10215502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40

乡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china-villag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zgxcw@126.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99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