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换一张 注册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中国乡村网 > 特色乡村 > 百年名村 >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寨话槎桥 返回首页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寨话槎桥

时间:2017-07-13 09:24来源:闽粤始祖卢侗公 作者:佚名
 

  端午小长假,上午与桂岭倍喜、仙桥贵明、渔湖楚东三友人参观了揭阳仙桥镇久负盛名的古溪陈氏家庙、蓝兜郑氏家庙和御史家庙,下午前往渔湖镇参观岭南水寨的长美村和广美古村。不顾下午日近黄昏,我们应东道主贵明兄的盛情邀请,马不停蹄地赶回仙桥镇参观这座“未有揭阳城,先有槎桥乡” (揭阳城指南宋绍兴十年,即公元1140置于榕城的揭阳县城。) 的宋代古村落。槎桥村由始祖杨绘创于北宋熙宁七年(1014),距今已有933年。最先创村于西川(又名前乡凤归)和东洋,西川村在元初战乱时被毁,明代再创仙槎,至清顺治年间孝廉柳主公修改风水更名槎桥。槎桥乡2008年度被定为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14年被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村中的杨氏宗祠2005年7月5日被揭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贵明兄是槎桥人氏,他一路上侃侃而谈,为我们介绍槎桥的人文历史和特有古民居建筑群以及杨氏宗祠“绍光堂”。虽是兼职“导游”,却不亚于专职导游。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中国乡村网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当我们来到杨氏宗祠“绍光堂”门前,祠门关着,我仔细观察了整座祠堂,其建筑格局为三进式,即三山门三进厅,俗称“三厅二天井”;左右有二条火巷和从厝拱卫。首进前面为凹斗门楼,门楼有三门,中门前有石狮—对,栩栩如生,系古祠之原物,两边侧门石鼓各一对,门首横匾刻着“杨氏宗祠”,背镌“从位闻声”,匾下有一横石梁垫托着,横梁方刻“诗”、“礼”二字。大门两边帖着一副对联:“历代院台三翰林;一门文武五进士。”檐下挂着一对灯笼,灯笼书写着“杨府”。祠堂左前方立了两副旗杆夹,一副旗杆夹刻着:“元泰定四年丁卯赐进士第翰林学士主持金宋二史编修功臣列传文穗;十二世孙凤琳竖,丁亥年重修”。另一副旗杆夹刻着:“清顺治辛丑年进士由翰林员历升福建督学道南京布政参议:二十四孙钟岳竖,丁亥年重修”。槎桥的杨氏宗祠“绍光堂”建于清康熙丁未年 (公元1667) ,废于十年浩劫,重修于改革开放之初。祠堂座南向北,坐癸向丁兼丑未分金,水出巽已,在风水学上称双抱印贪狼星格局,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旷野一望,向上远山三台为案,仙桥河逶迤九曲经祠前汇入榕江,故有“山溪来九曲,俎豆灿千秋”之美谈。景色秀丽,风光如画,确是一处风水的宝地。

中国乡村网

http://xcwt.org/

  杨氏宗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一踏入祠内,使人心旷神怡。还是楚东兄眼亮,在宗祠的中厅中,他一眼就发现了四根圆形石柱的其中前一对柱上阴刻着一副对联:“希盛唐名贤之聚,三眷肯构肯堂,千百世光辉俎豆;體我家先贤之銘,四知为弓为冶,億萬年清白雲扔。”经过仔细辨认,是后人临摹杨钟岳字体重新制作的。在一旁的贵明兄告诉我们,在十年浩劫年代,杨氏宗祠被拆毁,原石柱被劈成两半作桥梁,宗祠重建时,两根残石柱被嵌入杨氏宗祠前殿天井旁墙体中,现只剩半爿而已。并带我们到墙角看嵌在墙体中半爿石柱,柱上仍然清晰可辨出清朝顺治辛丑科进士、翰林院学士杨钟岳撰写并书的楹联:“希盛唐名贤之聚,三眷肯构肯堂,千百世光辉俎豆;體我家先贤之銘,四知为弓为冶,億萬年清白雲扔。”正厅梁上挂着“绍光堂”木质金字漆匾,下方悬挂始祖杨绘及夫人画像。祠内装饰考究,古色古香。中厅悬挂着“进士”、“副魁”、“贡元”等匾额,“进士” 匾是刑部尚书刘统勋、礼部佑侍郎金德瑛等4大臣联名赠给杨长发的。虽经百年岁月,仍不失本色。祠内还保存着一方乾隆二十八年旌亭“比翼朝天”节孝亭上的“圣旨”石刻,字体雄浑大度,今虽不见节孝亭,但能保存此御赐石刻,也弥足珍贵。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我们在祠内瞻仰槎桥村始祖杨绘的画像,他两眼炯炯有神,流露着先驱者的睿智。杨绘(1032—1116)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揭阳唯一传载《宋史》的历史人物。我在《二十五史•宋史》中记找到了杨绘的列传。据《宋史•杨绘传》记载:“杨绘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以集贤校理为开封府推官。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后改兼侍读,未阅月,复知谏院,擢翰林学士。免役法行,罢为侍读学士,知毫州。历应天府,杭州,再为翰林学士。因常荐属吏王永年,坐贬荆南节度副使,数月,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元丰初年,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为文立就,有集八十卷。”杨绘字元素,号先白,谥肃轩,他原籍四川绵竹,自幼聪明好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川,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中进士,时年25岁。初任荆州通判,政声卓著。累任开封府推官、翰林院院士、司谏、御史中丞、中顺大夫。神宗熙宁年间入朝,与欧阳修等编撰《新唐书》。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参议政事,议行新法。杨绘却极力反对,先后多次上疏,言及新法弊端,奏请恢复旧法,触怒皇上,遭贬谪流放安徽亳州;他辞官不就,乘舟漂泊到潮汕立籍。杨绘一生著述甚丰,有文集80卷。

中国乡村网

  参观完杨氏大宗祠后,我们在贵明兄的引领下走进了这座迄今有600年历史仙槎古寨,该寨建于明永乐年间,古寨的建筑格局为“三街六巷”,风水格局为四水归堂!古寨虽然历经六百年风雨侵浊,但是还较好的保存下来。近年被评为省历史文化名村,省古村落。我们首先参观了“大寨门”,这是一座亭式建筑,座北朝南,门楣上书“仙槎”两个大字。石门框粗糙厚重,高大的寨墙从大门向两侧伸展。四角各有一门,加上东寨墙中间2座门,共有7座门,其中东北角的寨门俗称“柿脚门”,座北朝南,门前就是宽阔的水沟。“四水”流经此门,是个“吉祥门”;另外,西北侧一门较小,俗称“水门”。古时,整座古寨四周环水,大寨门前是一口大池塘,约有五六亩地的面积,其余3面均有水沟环绕。现在仍可见大池和东、西两侧的水沟,碧波荡漾,极富水乡特色。

中国乡村网

  仙槎古寨现在的东西寨墙,为创寨时所筑,仍坚实无比。我们进了大寨门,迎面看到的是3座一式的“三厅通”民宅,每座“三厅通”后又并列着6座同类宅院,院落与院落之间有4条巷道,在东街和西街一侧又各有一条半截子巷,令人啧啧称奇!多数宅院门楣上都塑着“大夫第”或“翰苑旧家”匾额。“大夫第”是为了纪念始姐、中顺大夫杨杨绘,“翰苑旧家”是为了纪念杨绘、杨宗瑞、杨钟岳,宋、元、清三位“翰林”,所以匾额既有纪念意义,也包含着村民重视诗书礼仪的思想意识。 乡村网

  我们在古寨的街巷中穿行,巷道上铺的是灰黑色的花岗石板,已被岁月打磨出道道印痕。宅院外墙灰皮大部分已脱落,裸露着质地坚硬的青砖红泥贝灰结构。举目可见“来紫轩”、“勅书楼”、“静远楼”、“绍知书屋”等带有书香气的门匾,使人感受到在明清时期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勅书楼”是槎桥二十七世杨德恭的读书处,他是岁贡生、特授中宪大夫。后街东侧就是“翰苑旧家”,里面一座二层古建筑,今日仍可见其昔日堂皇,这里原是清道光年间岁进士杨朝宝(又名杨敏慎)的旧居,他是杨德恭的孙子。正座后面一座楼阁别具一格,重山叠的门楼上的匾额,塑着“静远”两个刚劲的大字,右侧依稀可见两行小字:“静读六经典籍,远观五岳山色。”原来门亭上塑有一对牛角形的灰雕,气势非凡。这座二层楼阁,左侧是绣楼,门窗户扇均是木雕装饰。可以想象当年杨朝宝临窗读经或小家碧玉扇掩桃腮、凭栏倚望的怡人情景。听说当年杨德恭公孙两人常在灯下苦读至半夜三更,杨朝宝在祖父的循循教导下,在乡试、会试中联捷,考中举人、进士,青出于蓝胜于蓝。他创建静远楼,与勅书楼相连,成为仙槎寨一处独特的风景。静远楼门亭上的匾额及冠首联均出自清康熙辛酉科举人、顺德县教谕杨联长之手。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仙槎古寨历来人文倡盛,自明永乐年间创寨以来,在清顺治、康熙、雍正、道光年间科举考试中出有进士杨钟岳、杨长发、杨朝宝等;举人杨万宁、杨联长、杨集乔等人;贡生则有20多人。清顺治十四年举人、十八年进士杨钟岳原籍槎桥,先迁澄海,后徙潮州,先后任职翰林庶吉士、兵部方司朗中、福建提督学,有“国家贤才大略之士和潮州名贤”的美誉,精通诗文书法,作品颇丰。他与槎桥始祖、北宋御史中丞杨绘,元代翰林侍读学士杨宗瑞并称为槎桥“三翰林”。清代中叶,仙槎古寨文风蔚然、人才辈出时期,康熙十七年(1678),杨万宁考中第三名举人;二十年,有杨联长、杨长发同时中举人;三十五年,有杨长发、杨珍(出生于榕城西门,迁揭西凤湖)同时考中文、武进士;四十二年杨集乔又考中举人。道光年间,又有杨朝宝考中进士;还有清代各朝进国学(太学和国子学)的生员就更多了。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今天,我们走进槎桥古寨,在感受到这个古村古寨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同时更多的赏领略到古村独特地理位置和—派迷人的风光,清澈的仙桥河迤逦流经村前注入榕江,黛色的天马案山与杨氏宗祠遥遥相对。古木修竹叠翠于宋元和明清占寨之间,传统民居建筑俨然,稻蕉连片,一望无垠……这是—个与古代先进的中原文化有着最直接、最密切联系的潮汕古村。不由人吟诵起清代乾隆辛酉科举人、顺德教渝杨联长对家乡槎桥村那景色优美和传神描绘诗句:“清溪九曲绕村前,满地风光合自然。竹下垂竿入云钓,松间鼓瑟水调弦。爱花一任新枝长,惜树不嫌旧径偏。见说池塘春草绿,梦魂已入谢公篇。”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分隔线----------------------------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京ICP备10215502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40

乡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china-villag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zgxcw@126.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99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