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换一张 注册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中国乡村网 > 特色乡村 > 百年名村 > 广东有条名村,只有在这才能见到享誉全国的制砚技艺! 返回首页

广东有条名村,只有在这才能见到享誉全国的制砚技艺!

时间:2017-07-31 12:56来源:肇庆市旅游局 作者:
 

  白石村,因盛产端砚故又名砚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面向北岭山,背负西江,唐武德年间建村。1300多年来,砚村村民以制砚手艺辈辈相承,从未间断。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中国乡村网

  村内古建筑颇多,保存较好的有始建于明朝的李氏宗祠、梁氏宗祠、五丁祖师堂,清代大德长庚书塾和刻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的“张之洞为开采砚石以贡品事碑”等。 乡村网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村内古建筑颇多,保存较好的有始建于明朝的李氏宗祠、梁氏宗祠、五丁祖师堂,清代大德长庚书塾和刻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的“张之洞为开采砚石以贡品事碑”等。

http://xcwt.org/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张之洞为开采砚石以备贡品事碑”为清代大德长庚书塾刻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记述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张之洞为平息争讼,解除封禁,核准石匠开采砚石以备贡品事及修改工匠采石章程,明令各级官吏不得敲诈勒索,私受一砚一钱。 中国乡村网

  白石村民从唐开始,世代以砚为耕,采石制皿,广传天下,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在白石村90%以上家庭从事制砚,规模较大的制砚作坊超过50家。 http://xcwt.org/

  走进村子,叮咚打磨的声音从巷间传来,或远或近,不绝于耳。碧绿的苔痕从脚边蔓延开去,整个村子笼罩着静谧祥和的气息。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古往今来,名人雅仕用砚台盛墨与丹青颜料,书写出笔底数个春秋,一方好砚不仅吸引着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也都争相追随,一时成为贡品,从此名扬天下。 http://xcwt.org/

中国乡村网

  古往今来,名人雅仕用砚台盛墨与丹青颜料,书写出笔底数个春秋,一方好砚不仅吸引着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也都争相追随,一时成为贡品,从此名扬天下。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这些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也许不知道,如此珍贵的端砚得来的不易,需通过采石、维料、设计、雕刻、打磨、配合等多道工序才算最终完成。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在没有机器辅助的古代,一方砚从采石到成品,通常要花费数月,需要工人们倾注大量的时间、体力和心力,方能造就。

http://xcwt.org/

http://xcwt.org/

  ◆ 采石 乡村网

  乡村网

  “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 ——苏东坡 中国乡村网

  唐代诗人李贺曾作一首《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咏端砚:

乡村网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乡村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乡村网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http://xcwt.org/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中国乡村网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乡村网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时至今日,到底是端砚点亮了白石村,还是白石村打造了端砚,我们已无从考究,但制砚作为传承千年的手艺,已将端砚与白石村共命运,它们一同见证了过去千年的沧海桑田,也将在承载着今天,走向下一个千年。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京ICP备10215502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40

乡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china-villag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zgxcw@126.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99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