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换一张 注册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中国乡村网 > 乡村建设 > 通讯广播 > “乡村好声音”——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年 返回首页

“乡村好声音”——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年

时间:2014-03-24 12:46来源:未知 作者:cuimy
 

   月20 日,光明日报于头版头条刊登通讯《“乡村好声音”》,报道了我市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 年的事迹,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读者垂注。

http://xcwt.org/

  “下面播报一个最新消息……”

中国乡村网

  月10日正午,广西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立垌屯的大喇叭忽然响起。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刚刚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中央领导表态了,农村补贴今后不光继续有,而且还会增加10%。大家放心吧!”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播音者杨万宗,63岁,一位普通的农民。 乡村网

  从1984年起,杨万宗就在家里义务办起了广播室。每天早晨6点半和傍晚7点,准时用当地方言播报新闻、宣传政策、传达通知,或者根据村民需求播放歌曲、戏曲等。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寒来暑往30年,在党组织支持下,杨万宗的声音一直在这片乡土上空回荡,奏响了一曲“乡村好声音”。

乡村网

  年“时间都去哪儿了?”—— 中国乡村网

  “天天广播,日日宣传,快乐一生”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杨万宗的家在立垌屯的制高点。站在楼顶远眺,立垌及周边村屯尽收眼底。 乡村网

  “一眨眼就30年了!”说起自己的广播,杨万宗很感慨。

乡村网

  年冬,杨万宗和几位村民将1万多公斤石灰,运到数百公里外的广东高州、信宜等地,想卖个好价钱。岂料,辛辛苦苦运到后发现,当地的价格比家乡还低,费力又亏钱。 http://xcwt.org/

  这次经历,让杨万宗深受触动:“信息不通,处处瞎蒙!”立垌山高路远,信息闭塞,怎样才能找准发展的路子?

乡村网

  他买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收听相关信息。没想到,“小小一盒子,装着大学问,自己很快‘路子广’‘消息灵’了”。

http://xcwt.org/

  “好东西就该拿来和大家分享!”杨万宗冒出个念头:何不自办一个广播室,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信息知识。

中国乡村网

  他的想法得到了村里的支持。杨万宗用家里的全部积蓄,买了碟机、扩音机,在村前村后的制高点分别装了高音喇叭,“杨氏广播室”宣告成立。

中国乡村网

  从此,每天早晚,杨万宗的方言广播总会准时响起。

乡村网

  广播开播不久,他家里便热闹起来。村民三三两两登门,有来助兴的,也有来提建议的——“你播报声太小了,好多都没听清”;“内容太单调,还可放点歌嘛,听着做工不累”……妻子见广播如此受欢迎,也从反对变成了支持。杨万宗偶尔不在家的日子,她还会“客串”一把。随着家里经济逐渐宽裕,杨万宗购买了先进的功放机、扩音器等。30年间,先后换下的设备有数十套,堆满了一屋子。

乡村网

  杨万宗只上过初中,文化水平不高,他就找来字典,现学现播。他自费订阅多种报刊,看电视时专盯新闻和农业节目。前些年,他学会上网后,新闻通过他的大喇叭,让乡邻第一时间都知道。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每天,广播陪着村民出工,陪着孩子上下学。久而久之,杨万宗的广播成为村民的“依赖”。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这么多年‘白打工’,你开心吗?”记者问。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杨万宗说:“开心啊!不开心怎么坚持这么多年?” 乡村网

  “这并不是你的责任啊!”记者说。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杨万宗说:“本来不是我的责任,但做着做着,就变成了责任。”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天天广播,日日宣传,快乐一生!”杨万宗如此总结自己的“广播人生”。 中国乡村网

  小山村的“私人订制”——

乡村网

  “它是翻译,是号角,我们一天都离不开”

http://xcwt.org/

  杨万宗的广播“居高声自远”,辐射立垌及周边几个村屯2000多人。每天清晨,家家“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外加听听大喇叭。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它是我们大伙的好翻译,是生产生活的号角,我们一天都离不开。”……几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对记者数起广播的好处。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现在农村多是留守老人,看电视听不懂普通话,杨万宗就用本地方言,把村民不懂的内容“翻译”成大白话播出来,大伙一听就明白了。

中国乡村网

  起初,新农合、养老保险等新事物,很多人不理解、不接受。杨万宗意识到,对“三农”政策缺乏了解,是村民生产生活缺乏“安全感”的根源所在。“只有了解政策,才能把握方向。”他自己吃透政策后,在广播里给大家“算账”:“新农合,你每年交几十块,生病住院可以报销几万块,划算不?养老保险,每年交一百块,60岁后每年就领一千多块,划算不?”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大家一听,觉得在理,欣然接受。

乡村网

  年,上级鼓励推广新型杂优水稻,但新稻种对天气很敏感,刚开始,大家照着土办法看云识天气,但老出纰漏,经常弄得措手不及。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何不把每天收听到的天气预报播出来?”杨万宗灵机一动。从此,村里有了自己的“气象台”。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当地盛产荔枝。但荔枝如何护理、避免虫害?杨万宗通过钻研学习成了“专家”。在他的广播指导下,荔枝产量高、卖相好,远近闻名。 乡村网

  去年夏天,荔枝丰收了,如何卖个好价钱,又成了一个难题。杨万宗从新闻中获知,国家对农产品实施了“保护价”,又上网查询销售渠道,一个电话,就把千里之外的客商请进村来了。他将信息及时广播出去。一连10天,每天天未亮,附近5个村的村民,打着电筒上山摘荔枝,包装、冷冻、储运……200万公斤荔枝远销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售价比往年高了近一倍。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在新农村建设中,容县确定立垌为兰花种植试点,并派来一名技术员。杨万宗赶紧把技术员请到“演播室”。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上级有何新政策?市场前景怎样?如何种植?”杨万宗“现场采访”,技术员详细解答,村民一听,了然于心。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如今,立垌已成为广西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就增加5300多元。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时代在发展,立垌村民也开始使用数字电视、互联网,可是大伙对杨万宗广播的依赖丝毫没有减少。“现在,我们做什么都听广播的,感觉‘有组织、有纪律’,有主心骨。”村民杨换宗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http://xcwt.org/

  如遇紧急事件,大喇叭就成为行动的“号角”。

乡村网

  年初,邻村山林发生火灾,发现者首先电话通知杨万宗。他在广播里一喊,几分钟时间,村民们骑车的、跑步的,齐赶到山头,迅速将火扑灭。“比119还快呢!”杨万宗说。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这次经历,让杨万宗受到启发,他上网学习消防法规和防火灭火知识,在广播里反复教大家。近年,邻村发生4起火灾,他的广播都发挥了报警召集功能。

http://xcwt.org/

  过去每到春节,村民喜欢聚在一起打牌赌博。为了改变这种陋习,杨万宗每年组织开展“贺岁杯”篮球运动会,把大喇叭搬到球场,现场解说,加油鼓劲。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贺岁杯”连续举办了17届,在当地打出了名气,附近乡镇、县城甚至北流市的群众也组队前来参加。 中国乡村网

  如今的祖立村,邻里关系融洽和谐,村民不迷信不赌博,多年来没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台商叶国斌在祖立村投资经营兰园快10年了,他告诉记者:“这里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们很多贵重物件都是露天存放,从未丢失过。”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千人同唱“乡村好声音”—— http://xcwt.org/

  “这样的好声音,要一直传下去” 乡村网

  岁月流逝,杨万宗的声音由洪亮变得沙哑。往日和他一起做生意的,很多已经发家致富,腰缠万贯;而他痴迷于这个“赔本生意”,仍旧守着几间老屋。

http://xcwt.org/

  年,杨万宗成就一事。他把广播办得风生水起,在他的宣传带动下,周边村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异常浓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我还是很有成就感。”杨万宗说。 中国乡村网

  为不影响广播,杨万宗几乎从不远行。如需临时外出,就先把设备调好,让妻子代播,还反复叮嘱:“千万别误事呵!” 中国乡村网

  有一次,妻子生病到县城住院开刀,这可忙坏了杨万宗,每天凌晨4点就从县城往村里赶。这样两头来回跑,广播从未间断。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农村电流不太正常,有时还会遭遇雷电,设备经常被烧坏。为此,他特意买了一套备用设备。30年来,设备、器材花费不菲,对普通农家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他乐此不疲:“大伙儿满意,我就觉得值了!” 中国乡村网

  令杨万宗没想到的是,当时自治区领导同志了解到他的事迹后,曾专门前来看望他,勉励他:“这样的‘乡村好声音’,要一直传下去!”并要求当地党委政府认真总结推广。随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还专程送来了一台电脑和一套广播设备,并帮他装上宽带——杨万宗的“土广播”,从此进入“网络时代”。

http://xcwt.org/

  上级领导的关心鼓励,是动力,也是压力。毕竟岁月不饶人,63岁了,老杨担心自己苦心经营一辈子的广播有一天会没人接班。 http://xcwt.org/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欣慰起来:儿子杨家乐外出打工,会经常来电话问起广播的事,回家时还教他上网查资料,机器坏了也帮着修理。去年那次火灾,自己不在家,就是儿子用广播召集并带领村民扑灭的。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兴许儿子能接过班来!”言语里有自豪,更多的是期许。

中国乡村网

  但他还没和儿子说起自己的心事。“我这身子骨,目前还可以!我要播到说不了话为止!”

http://xcwt.org/

  “一个农民,就像一条纽带,将大山和外界连在一起;一个广播,就像一座桥梁,将各级精神贯彻到最基层。杨万宗和他的广播,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的成功典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容县县委书记葛国科动情地说。

中国乡村网

  令杨万宗格外开心的是,容县县委县政府向所有行政村赠送了广播设备,并遴选一批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乡土广播员”专门负责广播。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更多的“乡村好声音”,将在更加广袤的大地上空飘扬。  7月27日,一名小女孩在家人的帮助下采摘葡萄。作为浙江省最大的葡萄生产县,长兴县葡萄的外销比例达到70%以上,此外,不断扩大的葡萄特色种植也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成为提高当地百姓收入的重要产业。房前屋后绿树红花,街巷庭院干净整洁,村内村外井井有条……近日,走进张汪镇葛村,一幅生态文明画卷映入眼帘,这仅是张汪镇因势利导,突出特色,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的所呈现出典型个例。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绿色资源”扮靓美丽乡村。张汪镇从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实际出发,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花则花”的原则,投资1000余万元,在主干道规划栽植了大叶女贞、樱花、垂柳、黄杨等花木,村民在院内外种草、栽果、养花、植树,形成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俱佳的新农村。经过几年的创建,张汪镇已形成了以大宗村为代表的风景旅游带动型、以白楼村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主导型、以徐集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传承型的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据统计,张汪镇已创建市级文明生态村或文明幸福村达41个,其中市级美丽乡村5个。 中国乡村网

  “红色灵魂”指导美丽乡村。在美丽乡村创建中,该镇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红色灵魂”,不断提高农民的创建觉悟,全力提升农村的文明水平。今年以来,这个镇还把城乡一体化建设同美丽乡村创建一起谋划部署,全力搞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治活动中,共清除“三大堆”300余处,拆除私搭乱建270处,栽植绿化树木20余万株,新增绿地3.5万平方米。全镇83个行政村村村建有宣传专栏、文化墙、文化广场或文化大院,以村风、民俗、习惯为重点,不断强化四德工程建设,在大宗、北李等村召开“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现场会议,以点带面,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促进各项工作整体推进。2013年,张汪镇荣获枣庄市文明镇称号。

乡村网

  “金色产业”充实美丽乡村。这个镇把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美丽乡村创建与谋划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的重点确定为“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统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张汪镇已形成“南有瓜菜、北有苗木、东有板鸭、西有香菇”的四大种植片区,今春新发展花木种植面积1200亩。同时,该镇发展以生猪养殖、蛋鸡饲养为特色的畜牧业,建了2300个沼气池,将畜禽粪便转化为优质能源和优质肥料,形成了“多能利用、多链结合、资源共享”的生态循环格局。2013年,张汪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余元。

中国乡村网


------分隔线----------------------------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京ICP备10215502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40

乡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china-villag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zgxcw@126.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99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