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登录

欢迎加入乡村网!旗下网站·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

乡村网 |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乡村门户网

互动平台

乡村论坛
乡村商城
农网大全
乡土特产
招工求职
农技推广
致富信息
市场报价
创业园区
举报投诉
当前位置: 中国乡村网 > 乡村论坛 > 论坛新闻 > 马俊山:对我国农村发展道路的思考 返回首页

马俊山:对我国农村发展道路的思考

时间:2009-05-22 14:21来源:未知 作者:song
 

    截止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仍很严重:农民增收更加困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诸多限制;农产品卖难,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乡村两级组织负债较多,难以保证正常运转等等。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不仅要缩小城乡差别,而且要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在农村发展的目标确定之后,结合国情和农村实际,正确地选择农村发展道路,并进行相应改革,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一、         对国情保持清醒认识
  国情是多方面的,这里从三个方面分析与 “三农”有关的国情。
  (一)土地问题。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村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权,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农村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土地的一家一户经营方式,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符合人口众多的现实要求,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改革必须继续坚持家庭经营方式不变,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但同时,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5亩,农民户均耕地不足7亩,而且分散在多个地块。由于土地经营规模小,地块分散,农户对土地的经营受到灌溉、植保等多种限制,加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差,导致农户对经营土地的兴趣容易减弱和转移,而谋求在其它领域获得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在免除农民土地税费后,还会发生土地抛荒现象的重要原因。土地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减弱,尤其是对年轻农民的吸引力大大减弱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对于农村居民因多种原因放弃土地的现象,体制机制要有因应之策:山区农民可以将不再耕种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但平原地区的农民就不可能对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所以相应对策之一就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机械化生产方式对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绝不能因为缺乏思想准备、制度准备及物质技术装备准备任其发展。

乡村网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依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13亿人口中,有8亿人口居住在农村。这8亿人口包括每年1亿左右的外出打工人员。1亿的农村劳动力流动量,虽然没有达到流动需求的最大值,但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城市人口失业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空间不大。由于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在1亿进城务工人员中,真正能够成为“城市人”的必竟是少数。农村劳动力除了向大城市流动、转移外,向小城市、城镇转移的基本前提是这些小城市及城镇具备相应的经济支撑条件,而小城市、城镇的发展后劲往往不足。同时,在我国每年新增1000万人口的情况下,假如新增人口全部进入城市,那么农村人口的基数还是很大。因此,有关人士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在达到16亿时,农村人口仍有8亿。这些情况表明,加快城市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虽然不失为一项重大政策措施,但把解决农村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城市,则是不现实的。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三)国家的财政支农。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投入力度的观点,在近几年被重视和认可。随着观念的转变和财政实力的增强,近几年来,国家已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如实施退耕还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网改造、粮食直补等工程和项目。但国家是否具有足够的财政实力,按照现代国家的通行做法,提供农村发展所需的资金呢?这里不妨就农村发展的资金需求进行一些分析。1、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流通领域的财政补贴至少需要1000亿元以上。2、畜牧业生产。从当前和长远来看,由各级财政提供资金解决好防疫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所需资金以200亿元计算。3、林业发展。按照国家目前的投资规模,并考虑长远的环境建设所需,预计投资规模为300亿元。4、农村教育。按照林毅夫教授的计算办法,农村小学教师每人每月500元工资,初中教师每月800元工资,农村教师工资一项需446亿元(现行标准已大幅上涨);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关于学校杂费的补助标准为中小学生人平30—50元,由于学校运转依然困难,如果统一按50元计算,农村1亿中小学生,国家需补助杂费50亿元;在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乡村两级组织已无收入来源,偿还“普九”债务及改造学校危房,如果以4万个乡镇200亿元计算,每一个乡镇平均仅50万元。这样,国家每年的农村教育投资就要1000亿元以上。5、农村卫生事业。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各级政府为每位农民每年提供80元,8亿农民就需640亿元;假如投入80亿元改善农村卫生设施,每个乡镇每年仅20万元。农村卫生事业每年至少需要资金700亿元以上。6、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国家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配套资金发展农村养老保险。按照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要吸引农民至少低水平参保,国家至少需提供每年每人120元的扶持资金,总共就需960亿元。二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目前,还有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至少有6000万人没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按照1亿农民计算农村低保资金需200亿元以上。社会保障至少需要资金1200亿元以上。7、农村扶贫。按照国家对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现有投入规模,并适当加大投入力度,以国家每年投入300亿元计算。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4万个乡镇计算,每个乡镇平均每年:新修、维护公路30万元,农村电网改造30万元,饮水设施建设20万元。每年共需320亿元。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这仍是低标准。9、其它农业产业的财政支持按2000亿元计算。以上九项共需国家每年安排财政资金7020亿元。如果提高标准,达到实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水平,估计国家向农村投入20000亿元也不为多。到2008年底,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仅有6万亿元。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农村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如此巨大,而国家目前实际投入了多少财政支农资金呢?张莉琴等人的研究认为,1996—1998年,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总水平为平均1063亿元,相当于农业生产总值的4.5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提供的数据,国家每年对农业的投资及对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支持资金仅为2000亿元左右,如果扣除农民每年缴纳的1200亿元税费,净投入仅800亿元左右。中国农业科学院翟虎渠提供的数据,2001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总支出大约在1500亿元左右,如果减去农民向国家上缴的税费1200亿元,实际对农业的投入很少。总体而言,1996-2005年间,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每年在1500亿元左右。
尽管如此,在国家每年对农村的1500亿元投入资金中,农民真正获取的实惠很少。这里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1500亿元资金的相当一部分是涉农部门的事业费。与国外一般做法不同,我国的财政支农支出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按项目的形式走,而是作为事业费由相关的农业政府部门或事业机构统一支配使用(张莉琴,2003)。二是我国在财政的农业支出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中间环节多、资金在途时间长、运行缓慢、资金到位率低、足额预算比例不高、挤占挪用现象。特别是一些财政困难,资金调度无力的县级财政,通常挤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发放工资、弥补办公经费不足。还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项目,或项目投资主要是农民,某些部门以项目的名义,套取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很多财政资金在下拨过程中被层层截流了(廉桂萍,2003)。扣除这两个因素,农民获取的政策实惠每年也许不超过500亿元(2005年之前)。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家应逐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尽力满足农村发展的资金需求,但在未来的很长时期内,国家实际上没有满足农村发展所需资金的足够财政实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除国家渠道外,必须另辟蹊径。
  二、农村发展道路选择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大的群体,因此,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根据我国国情,并结合农村实际,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应坚持不懈地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合作经济发展以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农村发展道路。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差别并不是我国的特色,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存在。但我国的城乡差别是国家通过“城乡差别发展战略”人为形成的,是以牺牲农业部门利益而集中力量实现工业化的结果,而且这种城乡差别已经超出了合理的限度,导致了市场失灵。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为3.11:1,而且农民收入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再生产,再加上城乡之间在住房、物价、医疗、失业等方面的社会福利,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等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巨大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际达到4:1,甚至更大,已超出两级分化警戒线,导致城乡资源和市场的正常梯级传递链条断裂,产业间互相支持的效应丧失,市场作用大大失灵。这样,弥合差距已不能单靠市场自发的力量,只能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人为统筹,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倾斜,才能将城乡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继而形成合理的产业梯度,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增长(刘奇,2003)。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在人们的观念上,全社会要有这样的认识: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对农业、农村、农民欠账太多,现在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资金等投入力度,绝不是对农村行套取国家政策之实的现象发生。
  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国家就应制定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民办官助,“官助”是其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构建及运行中,各级政府在其民主控制、人员编制(监管)及经营利润返还农民这三个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如前所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巨大,每年达到7000亿元以上,而国家财政每年能够拿出2000亿元(农村事业费除外)就属不易,因此,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相当重要和紧迫。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作为一个以市场取向发展的国家,要让农民获取实惠,除国家渠道投入外,只能依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因为包括乡镇在内的各级政府,即使财政收入增加,其增加的收入也要被纳入财政体制内进行分配,而所分配资金的受益对象是多元化的。只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分配对象直接是农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尽管存在体制不顺、缺乏大环境等不利因素,仍然不断突破、不断壮大。
  而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率先实行“大包干”的安徽小岗村至今还很难说已经真正富起来了。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任务,也是革命前辈们终生奋斗和不断探索的目标。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定时期的挫折之后,后来者需要把革命前辈们的理想变为现实。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就需要对村级组织进行改革,以职能定机构,废除村民委员会制度;实行村级管理人员脱产化制度;按照村民民主权利的内容,落实相应的民主治理形式;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立法。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国家就需要在稳定土地双层经营制度前提下,对现行土地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的经营权益。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就是要通过改革,完善经营制度,使集体经济已经十分强大的村继续健康发展,将“强人经济”纳入到法治管理的轨道上来,不致因村级“领头人”的变故而发展逆转。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社会应当充分相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及其管理人员,在政策及村民的支持下,一定能够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使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他们也完全有这样的愿望、信心和能力。
http://xcwt.org/

  三、农村稳定、发展与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在保持农村稳定的前提下,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发展。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任务相当艰巨,既要缩小城乡差别,又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发展永远是农村社会的主题。那种依靠国家的投入,依靠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的想法和理论,是不可能实现农村发展目标的。
  保持农村稳定,加快农村发展,关键在改革。通过改革,使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各得其所、共同发展;将村民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使村级社会事务的决策过程透明化;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真正具备条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谋划村级社会的未来发展,加速发展集体经济;使乡镇政府实现职能转变,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合作社的原则运行,使农民能够获取更多的实惠。 乡村网
  在建国后的两个农村发展阶段中,我国的农村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国情,偏离了正确方向,走向了极端:要么追求纯之又纯的集体所有制,要么追求纯之又纯的家庭经营制。改革开放以后,在没有足够财政实力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的情况下,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长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现行体制不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体制,而是以稳定与维持为目标的体制。本文的观点认为,农村的问题还是要在农村得到解决,即使能够向城市转移一、二亿农村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居民还是要在农村的土地上谋求生存和发展,农村永远是相当一部分人生活的家园。因此,现在是走集体经济与家庭经济协调发展,走合作经济发展,走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的时候了。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分隔线----------------------------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热图鉴赏
经典推荐

乡村网- 乡村建站- 农网大全- 关于会员-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京ICP备10215502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40

乡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china-villag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zgxcw@126.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99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