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换一张 注册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中国乡村网 > 乡村管理 > 土地应用 > 安徽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实践 返回首页

安徽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实践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安徽是农村改革发源地,一直秉承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三农”工作改革发展。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8号),提出要创新农田建设示范引领机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绿色农田建设示范试点、农田建设宜机化探索等。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落实省政府部署要求,于2021年7月初印发了《关于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在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实践。 中国乡村网

  一、明确目标任务。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统筹涉农资金,聚集资源要素,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实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2021年每个市至少选择1个项目,2022年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1个项目,统筹整合相关资源,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实践。从2023年开始,各县(市、区)新建和改造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原则上都要对标示范区建设要求,拉升标杆、提升标准。通过3—5年努力,在全省建成一批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管理数字化的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二、拓展建设内涵。认真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要求,围绕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丰富拓展建设内涵,提升建设效益。一是助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原有投入标准基础上,鼓励通过县域内加大统筹集中部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及其他涉农项目资金,提高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标准质量,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在示范区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示范区农产品开展加工、仓储及电商等,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树立全域建设理念,统筹农田建设、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推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田园综合体建设等相结合,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田园。二是助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逐步提升农田宜机化,加强示范区农机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示范区农机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增加与耕地质量提升“双轮驱动”,提升示范区绿色化生产水平。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新兴技术在示范区布局应用。三是助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根据示范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示范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合作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三、强化措施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主动向同级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县级要成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市级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示范区建设的调度指导。二是加强资源整合。要按现行政策要求,积极争取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推动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券,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用于农田建设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融资。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内部资金资源整合,统筹力量支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建设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强管理考核。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部署要求,坚决杜绝借机违规建设大棚房等问题。按照国家、省农田建设政策制度规定,加强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将各市、县(市、区)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纳入高标准农田评价激励范围,建立示范区建设调度和定期通报制度,确保示范区建设有序有效推进。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ntjs/ntzx/55848781.html
------分隔线----------------------------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地址: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7132 15311203816 010-56212746 15311203807 010-56212739
监督电话:132697382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 通联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