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换一张 注册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中国乡村网 > 乡村旅游 > 民俗体验 > 【文化甘肃】之陇原手艺人:香包人生不止方寸天地 返回首页

【文化甘肃】之陇原手艺人:香包人生不止方寸天地

时间:2017-11-30 08:39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原标题:【文化甘肃】之陇原手艺人:香包人生不止方寸天地 乡村网

  香包的绣制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凝结着制作者对庆阳民俗和香包文化的理解。 乡村网

  土坡坡、土坎坎、黄土是这里的主基调,千百年来生活在庆阳庆城的人们用巧手绣出各色各异的香包,绣进历史,绣进传说,绣进生活。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由一张布到一颗精美的香包,少不了一针一线的装饰。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当小小的香包里嵌入本土手艺人精神,使得香包制作这一门传统手艺在历史长河中光彩不息。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一只香包从一张毫不起眼的布料开始。 中国乡村网

  庆阳香包是甘肃庆阳地区绣制的民俗手工艺品,又称为绌绌。庆阳绣制和佩戴香包的历史十分久远,具体的起始时间已不可考。《黄帝内经》对香包就有记载,据传作者之一的歧伯曾佩戴一种药袋来防疫驱毒,歧伯生于庆阳地区,所以佩戴内包草药“香包”的习惯古已有之。2001年的一次在庆阳华池县的考古工作中,考古学家在古塔内发现一只香包,据考证,发掘出的“千岁香包”至少有800多年历史。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简单的香包制作,可以用日常生活里的棉花代替草药。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走针引线间,庆阳妇女的智慧和勤劳凝练在一只只小小的香包上。飞禽走兽、游龙舞凤、花卉草木,无论是日常所见还是神话传说,都可以被绣在香包上的小小天地中。具象的图案隐喻吉祥美好的愿望,多神崇拜和巫神文化背景凝结出“托物言志”的特色;这些形象古朴夸张,风格粗犷敦厚,源自于黄河流域远古文化的深厚沉淀。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类似于“包饺子”,把草药和棉花像“馅料”包进红布里。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时光推移,随着人们生活和穿着习惯的改变,香包不再是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香包变成一件件工艺品。和那些会制作它们的庆城女性一起,香包也被镀上一层岁月的色彩。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封口的阵针脚要尤其细致,才能让香包不“露馅”。 乡村网

  每个家庭里,外婆或者奶奶还保持着逢年过节为亲人缝制香包的习惯,她们带着老花镜,红红绿绿的彩线在她们手里来来去去,一做就是好几天。也许,家里会有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好奇地观察老人的一举一动,也开始有模有样地学起来。香包在家族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每逢过节,家中都会挂上各式香包,以求吉祥顺利。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庆城香包工艺不息的光彩来自老人为缝制香包挑起的灯,来自下一代好奇的目光。

http://xcwt.org/

  红布对角折起,两边细细缝合。最后几针,代表“团圆”形状的香包成型。 乡村网

  一晃多年过去,当年那些一针一线认真学习技艺的孩子,已经成长为香包制作工艺真正的传承人。 http://xcwt.org/

  彩线是香包生命的一部分,飞禽走兽,草木花卉,香包上的一切图案通过它们,焕发生机。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今年四十八岁的曹爱玲,从事香包制作时间超过二十年。多年来,她从外祖母和母亲手里接过针线,职业做起香包来。 乡村网

  2005年,她为自己注册了一家庆阳香包公司,她自己做香包,也把自己的手艺交教授给别人。到今天,她教出来的几百个学徒,有些已经开始开店销售香包,令曹爱玲欣慰得是,“桃李芬芳”香包制作工艺没在下一代没有失传。她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只有三点,一是保证质量,二是做工细腻、细节饱满,三是在针法上一定要有创新。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香包靠这一根细细的红线与我们的生活相连。 http://xcwt.org/

  曹爱玲并不满足于此,她对传统绣工和针法已经烂熟于心,经过多年钻研,她一直在针法和图样创新上摸索前进。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她力求在针法上比别人独特,做一些“新东西”出来,香包制作工艺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为此,曹爱玲在做香包的同时也开始制作实用品,把庆阳香包的刺绣工艺等移植到日常用品上。 http://xcwt.org/

  将金线从中间剪开,形成两排金穗。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曹爱玲认为传统技艺带给她的,远不止经济效益,她从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早以变成为一种执着,曹爱玲笑着说自己执着多年,都有了几分“修身养性”的意味,在生活里养成了习惯,做人做事不忘初心,简单执着。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一只外形简单的香包就制作而成了,下一步就可以将祝福和牵挂绣在香包表面,赠送给亲人朋友。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曹爱玲没有意识到,她早已成长为一名“匠人”,工匠精神已经深深扎根于她的香包和人生。(摄影:哒子文字:陈楚培戚筝)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乡村网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京ICP备10215502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40

乡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china-villag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zgxcw@126.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99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