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换一张 注册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中国乡村网 > 乡村旅游 > 民俗体验 > 临夏州和政县:农家小院里的秧歌传习所 返回首页

临夏州和政县:农家小院里的秧歌传习所

时间:2017-12-07 09:48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原标题:农家小院里的秧歌传习所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记者 刘刚林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乡村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中国乡村网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和政秧歌,发展越来越好,它不仅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收藏,而且秧歌传习所也随即在该县成立。在和政秧歌发展过程中,一位名叫陈学义的民间艺术爱好者,为保护和传承和政秧歌,倾心尽力,做出了无悔的奉献。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今年8月,和政县文广局把“秧歌传习所”牌子挂到了陈学义的家里,他的家因此成为和政秧歌的保护和传承基地。这是给他在非遗保护方面所做工作的一个高度评价。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今年68岁的陈学义,是城关镇西关村林家沟上社的一位农民,兄长陈学仁在世时一直是该村秧歌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受兄长影响,陈学义对秧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逢阿哥在村里,或者附近的乡村指导秧歌排练、给玩手们化妆时,我都跟着,耳濡目染,慢慢的,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关于秧歌组织、演练及演职人员化妆方面的知识。”陈学义说。 http://xcwt.org/

  兄长去世后,陈学义义无反顾的接替上了兄长热爱的这份事业。1997年,他精心组织上演了林家沟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娃娃秧歌,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从此,对秧歌情有独钟的陈学义,更加坚定了要为民间艺术倾心尽力的决心和信心。多年来,他一直担任林家沟秧歌队的总导演,和村里其他一些德高望重、对秧歌颇有研究的主事者们,共同组织群众玩秧歌。每年从腊月初到来年正月十五,林家沟秧歌队走街串巷,为全县干部群众送去节日里的精神大餐。 http://xcwt.org/

  时至今日,年过花甲的陈学义,始终跟着秧歌队,指挥着每一场演出。除了组织演练好本村的秧歌,他还经常无偿的到各乡镇,为其他村社的秧歌队出谋划策,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给玩手们化妆,热心的他很受乡亲们的欢迎。 乡村网

  为了把秧歌中一些比较原始的东西更好的保护下来,2015年,他和本村秧歌爱好者张发云,开始搜集、整理关于秧歌的各种资料。近三年的时间里,两位情系秧歌艺术的老人,走遍了和政县的山山洼洼,走访了各秧歌队的组织者、庙会负责人、秧歌告禀人、了解秧歌渊源的老人,以及武术界、音乐界、手工制作、小鼓、傩文化等方面的传承人,从他们那里,了解有关秧歌方面的知识,掌握第一手资料,倾心研究。“我也是自小爱好秧歌,但没有想过要搜集整理,是他的热情感染了我。”张发云说。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今年70多岁的虎占林,是罗家集镇一位秧歌爱好者,老人之前在和政县某部门供职,退休后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家里制作起秧歌里用的各种乐器,包括大鼓、小鼓、三弦、二胡等,每一件乐器的完成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由于有着共同的追求,陈学义经常来到罗家集镇,与虎占林聊天探讨,从他那里搜集了很多关于秧歌乐器方面的资料。“他跑得很勤快,有时候一个月来一次,有时候一周来一次,能看出来他是真的爱秧歌!”虎占林如是说。

中国乡村网

  武术动作在秧歌表演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流星、膏药灯、舞狮等一些角色,必须要有一定武术功底的人来担任。为了搜集武术方面的资料,陈学义在各方的支持下,搜集到了好多早期秧歌中武术表演的照片。而且他还走访了该县“尚武”武校,从武校校长、民间老拳师杨进录和省级非遗临夏天启棍第六代传承人杨志强等人处,详细了解了中华武术的渊源,并从他们手里搜集到了很多非常珍贵的资料。 http://xcwt.org/

  为了让自己辛辛苦苦搜集来的这些可贵资料有个温暖安全的“家”,陈学义在家人的支持下,腾出自家的小二楼,把搜集的资料都完好的归类展示了出来。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里面展示出的好多东西,大多数都是他亲手制作的。三年时间里,陈学义搜集、挖掘、整理全了和政县各秧歌队的历史渊源、规模和发展的相关资料,他从搜集到的5000多张照片里,筛选、展示出600多张记载着秧歌历史的老照片。一个个形象逼真的秧歌模型、一摞摞精心装订摆放有序的文史资料都是陈学义的心血。

乡村网

  为了学习掌握秧歌方面更多更全的相关知识,他还学会了上网,当所有人沉浸在温馨睡梦中的时候,他还在网上查阅资料,把搜集来的图片和文稿归纳成类。“我的父亲一生酷爱秧歌,为秧歌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很多时候我们都睡了,他还在灯光下研究秧歌。虽然我们都支持他,但也很心疼他!”大儿子陈虎说。额头布满的皱纹,折射出了陈学义对民间文化、秧歌艺术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

内容来自http://xcwt.org/

  和政秧歌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多年的发展中,推陈出新,形成了雅俗共赏,日臻完善的地方特色艺术。但说起和政秧歌的传承和发展,陈学义的眉宇间流露出一些无奈和遗憾:“只有每个人都投入到非遗的保护和宣传中,和政秧歌这个独具特色魅力的艺术奇葩才能在传统艺术的百花园中绽放出卓越的风姿。希望,现在的年轻人爱秧歌,学秧歌,传承民间艺术。”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京ICP备10215502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40

乡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china-villag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zgxcw@126.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99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